1. 首页 > 茶百科

中国画和儒释道 中国画儒释道交融的艺术作品欣赏 AI

中国画与儒释道

中国画与儒释道

叶新文 十一年级工业管理二班二班

回顾中国文化核心思想“儒释道”的发展历程,发现十大画家都与“儒释道”有着深厚的渊源。

【关键词】: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儒释道渊源

一、中国古代十大画家

1.王沉

宋代(1036年—约1093年)著名画家,字金庆,山西太原人,定居开封,出身名门望族。

才华与勤奋的结合,使王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而且在诗词、书法、甚至音乐、棋艺、各种技艺方面无所不能。可以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画家。全能选手。

当时的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著名文化精英都是王慎的朋友。王沉与这些名人之间的许多轶事至今仍为书画、收藏界所津津乐道。这些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经常聚集在王沉家里,吟唱风月,泼墨,共同欣赏王沉收藏的书画名作。他们还不时谈论禅宗、道家思想,批判时下弊病。王沉的朋友圈子很广,就连“居京城十年不访权贵”的著名画家李公霖也是他的常客。李公麟曾描绘苏东坡、苏辙、米芾、黄庭坚、秦观等十六人聚集在王沉府西花园。另一位画家米芾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类似的叙述。西园的雅集后来成为历代画家共同的创作主题。

2.李公林

宋代杰出画家,字伯时,安徽桐城人。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为按律御史。元符三年(哲宗赵煦)辞官隐居。龙冕山隐居,自号“龙冕居士”。喜古知,善鉴赏。不仅能画人物、鞍马、神佛道,也能画山水、花鸟。他大量临摹传统绘画,同时重视写生,敢于原创。他笔下的人物可以通过外表、身份、地点和性格特征来区分。在画法上,他以白描着称。这种白描的善用,多为白描,不设色,造型准确,表现生动,将传统的白描造型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3、米芾

宋代画家(1051-1107)。子元章,号襄阳蛮师。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由于他性格怪异,行为疯狂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见了石头就喊他“兄弟”,崇拜不已,故称“米甸”。徽宗授予他书画博士学位,史称“闽南观”。米芾擅长诗文,精于书画,是一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他是“宋四书法家”(苏、米、黄、蔡)之一,首屈一指。米芾擅诗文,尤工书画。米芾一生研究书法最多,成就最大。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语录》等,常嘲讽前人,但从不遵循古语,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

4. 米友仁

南宋书法家、画家。一尹人,黄庭坚戏称他为“虎儿”。祖籍太原(今山西),后迁居襄阳(今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的长子,人称“小米”。他早年就以书画功底而闻名。宣和四年(1122年),被选为书法主管。山水画发展了米芾的笔法,用笔粗略,称之为“墨戏”,对后来“文人画”笔墨的自由散逸的造型产生了影响。

5.王福

元代画家,字孟端,号师生。他是无锡人。他自幼聪明好学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10岁就能作诗。后来王甫被推荐到北京。但他生性傲慢,不顾名利。进入北京后不久,他就回到家乡隐居。洪武十三年,他也因劳累,被派往山西大同驻守10余年。建文二年(1400年),他回到家乡,隐居九龙山(即惠山),作诗作画,教导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