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煌川县榆子镇:淮南“绿”茶支撑富民“黄金”产业
河南日报农村版信阳新闻 煌川县榆子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把发展壮大全镇富民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市“1335”工作布局,紧扣全县“12345”总体工作 立足淮河生态资源优势,聚焦产业绿色崛起,打造愚自版“一茶”(淮南茶)“一菜”(柚子酱菜),不断释放生态效益,创造富民价值,推动产业绿色崛起,乡村振兴扛旗。
打造淮南茶好品牌,稳住富民增收之路
榆子镇沿淮、黄河漫滩地区有林地近万亩。镇党委、政府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目标,大力发展林下茶叶经济,采用林下茶、堤外套种茶1万余亩的独特地理位置,孕育了榆子镇淮南茶鲜醇的独特品质。独特的“林茶套种”种植模式,解决了林下空地利用率低的瓶颈。目前,围绕淮南茶叶品牌培育了“淮兰翠芽”茶叶品牌,荣获全国“一村一品”荣誉。
怀茶滋养绿色振兴之路,延伸生产强链铸就基础
通过“党支部+茶企、合作社+农户”工作模式,引导茶企、合作社延伸精加工产业链
潢川县茶文化旅游,着力打造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销售量。目前,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皇川淮南制茶技艺)1人,茶叶专业合作社7家,茶叶企业2家,茶叶种植户1000余户,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年茶叶加工量可达到17万公斤,清明前后采摘的鲜茶收购价格为70-90元/斤(一茶一叶),平均每亩增收最高可达3000元,有效提高槐滩林地平均产值。
下一步,将结合淮南茶产业与其他资源规划“文章下半场”,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得效益。在强化龙头、补充链条、发展业态、打造品牌等方面,推动淮南茶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茶+”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茶+生态”将淮南茶产业与淮河生态廊道、神雁湖湿地公园相结合,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森林茶基地,打造风景秀丽、空气质量良好的淮河森林下生态茶园,构建茶叶培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茶+文旅”聚焦“交通、旅游、文化创意”。通过与县农科所合作
潢川县茶文化旅游,共同打造淮南茶文化创意旅游线路,将淮南茶产业与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子镇(淮河阴村)融为一体。通过篆刻艺术与茶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增加淮南茶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经济效益。把农产品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让给农民。
“茶叶+民生”依托“怀兰翠芽”茶叶品牌,通过“党支部+茶企、合作社+互联网+农户”工作模式,引导茶企、合作社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通过拍摄《行走河南、阅读》《读懂中国》(惠子镇淮南茶)视频;邀请大别山直播基地开展直播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拓宽客群,推动淮南茶品牌做强,稳步富民增收民生。 (煌川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