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龙泉青瓷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下)
在昨天的推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历代日本茶客对茶具中唐品的推崇和追求的历史背景的文化原因和故事。那么古代龙泉青瓷在日本茶具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图1)?
图1 2018年6月笔者访问东京艺术大学时
与陶瓷工艺系冯福成主任交流古陶瓷研究成果
龙泉青瓷在日本茶具中的地位和影响
茶具在日本茶道界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举行茶会所需的器具、物品都可以称为茶具。 “道具”一词出自佛经,指佛教仪式中使用的器具。茶道初期,并无“茶具”一词。珍珠化之后,当茶具的制作和使用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时,茶道中使用的器具就被称为“茶具”。茶道的创立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日本茶人尊重自然,细心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美,谦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器皿,欣赏其中的个体美和自然美。经过提炼、推敲、挑选、创作出各种茶具。目前,在日本茶道文化中,茶具的种类有数百种。日本茶道追求寂静之美。陀:原指哲学中虚无的意识,转化为审美运用,是一种淡淡的朴素、质朴、寂静、回归、无追求;吉:指的是人们感知中的空虚感,暗示除了极简之外,还有极其细节、无穷无尽的细节。完美的美,来自于对自然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日本文化之美的本质是强调自然、质朴、空灵,强调和重视自然的本质美,追求一种更纯粹、更本质的审美境界,体现空灵、终极的禅境界。日本文化中的“土济”概念可以追溯到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国禅宗思想。中国茶文化于唐代传入日本后,一直是日本上流社会的一种艺术生活方式。明朝中后期,日本茶文化从简单模仿中国缓慢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托吉之美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种审美思想体现在日本茶道对场所环境和礼仪规定的要求上,具有以下特点。茶室布局必须充分发挥日本建筑优雅、自然的精髓,追求自然、静谧、安宁的审美境界。在礼仪和规定上,茶叶要磨细,茶具要擦拭干净,主人的动作要规范。他们必须具有舞蹈般的节奏感、优雅感和准确性。接待客人时,客人落座后,主持仪式的茶师会按照规定的动作点燃炭火、烧开水、泡茶或抹茶,然后先奉给客人。客人遵守规矩,恭敬地用双手接茶。致谢后,将茶碗转三圈,轻饮慢饮,然后归还。点茶、泡茶、泡茶、献茶是茶道的主要部分。客人喝完茶后,应欣赏并称赞各种茶具。最后,客人们跪下向主人告别,主人热情地送行。日本茶道之美,使茶道从简单的趣味和娱乐发展成为日本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因此,在日本文化“寂静之美”理念的关怀下,日本茶道中所使用的一切道具都体现了对灵魂和自然法则的尊重,净化心灵,强调人性。空虚、干燥之美。每一套茶具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茶具已成为日本艺术的代表,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光彩奇迹。
日本茶道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中,奈良、平安时代以及镰仓、战国时期,来自大陆的茶具及工艺品构成了日本茶具的主体。这些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是贵族和新兴武士阶层展示身份和财富的标配。自村田曙光、武野翔阳等茶道大师主导的改革以来,到了千利休时代(1522-1591),日本茶道完成了本土化、民族化改革,日本茶道终于走向成熟和成熟。茶道从珍珠开始有“道”名,自利休之后,“和、敬、清、静”四字茶道真义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和民族精神的概括。精神。日本茶具在珍珠化之后开始国有化。经过少王、利休等茶艺大师的努力,我们在粗犷的韩国、日本陶器中找到了一种原始之美,并赋予它们与进口的中国艺术品同等的地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唐物茶具逐渐退出了日本茶客的日常饮茶活动,只出现在非常重要的饮茶场合,作为家庭茶道流派地位的代表见证者。这些唐物茶具也在茶道文化的变迁中,成为日本各大寺庙、禅院、著名茶道流派和博物馆收藏的珍品。
日本茶道特别重视中国大陆的瓷器,特别是宋元时期生产的龙泉青瓷。日本茶道界将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分为三大类。其分类是以生产时代为标准划分原则:
砧青瓷——宋代龙泉青瓷,以粉绿色为重点。
天龙寺青瓷——明初龙泉青瓷,以绿釉为主。
七官寺青瓷——明代中期至清初的龙泉青瓷。
古龙泉窑青瓷在日本茶具中的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组具体数据来充分说明:
首先,被评为日本国宝的八件中国瓷器中有三件是龙泉窑生产的青瓷作品。
日本文物主要分为四个级别,即国宝、重要文化遗产、重要艺术品和一般艺术品。截至2001年6月,日本共有1059件文物被指定为国宝,其中包括8件中国古代陶瓷作品。这8件中国古陶瓷出自窑炉:宋代福建窑建盏4件、浙江龙泉窑3件(宋代龙泉青瓷2件、元代龙泉青瓷1件)、元代龙泉青瓷1件。宋代江西省吉州窑。
其次,元代时期从韩国新安海运出的日本商船中龙泉青瓷的数量占出水陶瓷总量的60%。
第三,1978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本次展览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陶瓷考古研究成果展览,重点展示日本各地出土的中国陶瓷文物。展览共展出唐代至清代中国生产并出口日本的陶瓷及残片共384件(组)。展出的陶瓷有唐代越窑青瓷、宋元明龙泉窑青瓷、宋元景德镇青花瓷、明清青花瓷等。 、德化白瓷和清花瓷,还有北方窑炉生产。一些地方窑口生产的白釉瓷和杂瓷。据笔者对东京国立博物馆编印的《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的统计
日本的茶文化,龙泉窑生产的宋、元、明时期的陶瓷完整件约有120件。这些青瓷制品的主要类型有各类青瓷碗、碟、香炉等。在这次展览中,从唐到宋、元、明、清各朝代,中国大陆都出口到了日本。日本考古发掘出土的完整器皿中约三分之二达250多件。其中龙泉青瓷有120余件,约占250件。整个单元的 50% 已展出。这个数据比例与新安海日本商船龙泉青瓷占全部瓷器60%的60%份额基本相似。这充分说明了古代日本人民对龙泉青瓷的喜爱程度。
日本茶具中的龙泉青瓷珍品鉴赏
在日本茶道艺术中,茶道器具占有重要地位。日本茶具按其功能和场合大致可分为:(1)候诊室的道具; (二)茶室道具; (3)添加木炭的道具; (四)点茶的道具; (5) 纸杯蛋糕道具石煮道具; (六)庭院内使用的道具。作为日本茶道中的瑰宝,古龙泉青瓷主要用于候房道具、茶室道具和点茶道具。
候车室道具——龙泉青瓷《花间》
日本茶道等候室使用的道具主要有卷轴人物、卷轴画、画瓶、烟具、茶室壁龛中悬挂的茶碗等。茶室里,作为点睛之笔,精心布置的壁龛和挂轴一样不可或缺,被用作供花的花瓶。在日语中,花瓶被称为“”。插花起源于佛教。古代佛陀时代,人们将鲜花洒在水器中,供奉在佛坛上作为祭品。佛教徒遵循这一规则,向佛陀供花。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大陆的茶文化和禅宗佛教,因此插花也成为茶馆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中使用的花瓶,即“花瓶”,分为置瓶、挂瓶、挂瓶。日本被认定为国宝的中国古代陶瓷作品有8件,其中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瓶就有3件。这三件日本国宝级文物是日本茶道中敬花的茶具。日本茶道界著名的龙泉青瓷茶道包括以下几种。
东京艺术基金会收藏南宋龙泉窑青釉直颈瓶(图一),高23.5厘米,圆口,细颈,圆腹,圈足。造型稳重、端庄。通体及外部施粉红青釉。釉面洁净光滑。来自天堂的一种颜色。此瓶是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窑青瓷烧造艺术达到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作。 1951年被指定为国宝。日本茶道界称此花瓶为“青瓷下乌花生”,“下乌”是指该瓶的腹部像扁圆的萝卜。此花瓶是日本茶具中的插花,即插花供奉的器具。
图2 南宋龙泉窑青釉直颈瓶
东京艺术基金会收藏
大阪和泉市久保曾纪念美术馆藏南宋龙泉青釉风耳瓶(图3)。高33.6厘米,盘口,直颈,折肩,筒腹,圈足。对称的凤形耳朵置于颈部,为其简洁的造型增添了平衡对称的美感。通体及外部施粉红青瓷釉,釉色纯正。宋代传世的龙泉窑青釉风耳瓶中,此件最为出色,于1951年被定为国宝。日本人称这种龙泉窑青瓷为“砧青瓷”,因为瓶子的形状酷似古代用来敲打衣服的铁砧。此花瓶是日本茶具中的插花,即插花供奉的器具。
图3 南宋龙泉青釉风耳瓶
大阪和泉市久保曾纪念美术馆藏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藏元代龙泉窑青釉褐斑玉春瓶(图4),高26.9厘米,卷口,束颈,腹如悬胆,圈足。通体施青瓷釉,釉面星罗棋布。深褐色斑点。棕色的斑点在青翠的釉面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元代龙泉窑流行在青瓷釉上施褐斑。日本称这种青瓷为“飞蓝”。飞天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爱和珍视。此瓶于1952年被指定为国宝。此瓶是日本茶具中的插花器,即插花供奉的器具。
图4 元代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泉瓶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青瓷牡丹枝纹瓶(图5),高49.7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4.7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5 元代龙泉青瓷贴花牡丹花瓶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明代龙泉青瓷刻牡丹纹瓶(图6),高40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11.5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6 明代龙泉青瓷刻牡丹纹瓶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明代龙泉青瓷刻牡丹纹瓶(图7),高60.3厘米,口径24.8厘米,底径16.5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7 明代龙泉青瓷刻牡丹纹瓶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青瓷牡丹枝象耳瓶(图8),高64.8厘米,口径27.7厘米,底径19.5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8 元代 龙泉青瓷牡丹缠枝象耳瓶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青瓷瓶(图9),高24.6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10.6厘米。日本兵库县庆井川博物馆藏。
图9 南宋龙泉青瓷瓶
日本兵库县庆井川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青瓷长颈七弦瓶(图10),高33.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3厘米。日本静冈MAO美术馆藏。
图10 南宋龙泉青瓷长颈七弦瓶
日本静冈MAO美术馆藏
南宋龙泉绿釉风耳瓶(图11),高26.6,口径9.9,底径8厘米。日本京都阳明文库博物馆藏。
图11 南宋龙泉青釉风耳瓶
日本京都阳明文库馆藏
南宋龙泉绿釉风耳瓶(图12)高25.8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9.8厘米。日本京都阳明文库博物馆藏。
图12 南宋龙泉青釉风耳瓶
日本京都阳明文库馆藏
元代龙泉青瓷鱼耳瓶(图13),高16.6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6.6厘米。日本京都阳明文库博物馆藏。
图13 元代龙泉青瓷鱼耳瓶
日本京都阳明文库馆藏
元代龙泉青瓷牡丹缠枝纹葫芦瓶(图14),高27.2,口径3.9,底径9.1厘米。曼殊院藏,日本京都。
图14 元代 龙泉青釉牡丹缠枝葫芦瓶
曼殊院收藏,京都,日本
元代龙泉青瓷飞青纹双耳圈瓶(图15),高24.4,口径6.9,底径8.3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15 元代龙泉青釉飞青纹双耳圈瓶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青瓷琮式瓶(图16),高26.6厘米,日本井家堂藏。
图16 南宋龙泉青瓷瓶
日本静家堂收藏
元代龙泉青瓷牡丹纹贴花青瓷瓶(图17),高26.6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8.2厘米。日本东京三井文库收藏。
图17 元代龙泉青瓷贴花牡丹纹环形瓶
三井文库收藏,东京,日本
点茶的道具——茶碗
茶碗是日本茶具中的灵魂象征和重要的核心器物。在日本茶道文化中,作为茶具使用的茶碗与一般概念的茶碗不同。首先,它需要一定的体积,必须有茶刷搅拌的空间。其次,要有艺术欣赏价值。第三,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不允许有任何其他茶碗存在。因此,日本茶道中使用的每一个茶碗都是一件艺术珍品。在日本茶道的世界里,饮茶者对茶碗的执着热爱令人惊叹。一个好的茶碗可以成为茶爱好者的终生伴侣和传家宝。日本现代著名茶作家佐佐木山美在他的《茶碗》中介绍和描述了他与心爱的茶碗的关系:“它看起来只是一个茶碗或一块陶器,但一次、两次、五次或十次,你用它来点茶、喝茶,渐渐地你就会发现你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这样,如果你用这个茶杯喝茶三年、五年、十年,你不仅会知道。的形状和颜色茶杯,但你甚至会听到隐藏在茶杯深处的茶杯的低语,是否能听到茶杯的低语,取决于它的主人是否能够感受到它,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一个灵魂。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南宋龙泉窑水蛭纹葵花口青瓷碗(图18)。青瓷碗直径15.4厘米,碗口内凹六处,呈葵口状。该碗胎体细腻洁白,釉汁纯正柔和,釉面光滑。其颜色如蓝宝石,有翠绿的感觉。据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伊东洞爷所著《茶碗上蝗虫物语》记载:1175年左右,平安末期,平重森向浙江阿育王寺捐金,禅宗佛修大师将这个碗作为礼物。作为回报,他把它放在一个圆形漆盒里,并把它还给了平茂。在室町时代(1392-1573),碗传到了当时强大的将军足利义正手中。将军非常喜欢这款青釉葵花口碗。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碗出现了过冲的迹象。吉正将军托人前往明朝,请求明朝皇帝按原样再赐给他一件。但参观了当时的名窑后,却无法再仿制出这种釉色的器物,只好命工匠用镐和钉子,由使臣带回日本。由于镐钉的形状像一只巨大的水蛭,日本茶道界将其称为水蛭。南宋龙泉水蛭茶碗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
图18 南宋龙泉窑青釉葵花口蝗行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珠光青瓷茶杯。村田澄(1423-1502)是日本室町战国末期著名的茶艺大师。他首次将禅宗引入茶文化的精神世界,开创了茶道艺术的新天地。被后人尊为茶道祖师。朱光喜欢中国茶文化,特别喜欢用中国茶杯。这种产于中国福建、浙江的青瓷茶杯,釉色黄绿色,深腹,窄口,小圈足。唇下有一条茶线。下部内壁雕有简洁的花卉图案,饰有“之”字形篦纹,器外壁饰有雕花折扇图案。人们称这种茶杯为“珍珠青瓷”(图19)。此珠光茶杯价值数千元,是记载当时名人举办茶会的《山宗第二记》中记载的最珍贵的茶具之一。
图19 宋代珠光青瓷茶杯
西祠草堂藏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纹茶碗(图20),高6.6,口径14.8,底径4.2厘米。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图20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茶碗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青瓷斗笠碗(图21),高5.6,口径14.6,底径3.3厘米。日本京都六园寺收藏。
图21 元代龙泉青瓷斗笠碗
日本京都寺
宋代龙泉窑青釉莲瓣碗(图22),高6.8厘米,口径17.1厘米,底径4.6厘米。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图22 宋代龙泉窑青瓷莲瓣纹碗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明代龙泉窑青瓷刻纹茶碗(图23),高8.8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8.9厘米。日本冈山美术馆收藏。
图23 明代龙泉窑青瓷刻纹茶碗
日本冈山美术馆藏
明代龙泉窑青瓷人物印花茶碗(图24),高9.4,口径17.3,底径5.8厘米。日本冈山美术馆收藏。
图24 明代龙泉窑青瓷人物印花茶碗
日本冈山美术馆藏
点茶道具——水壶
日本茶道时,当茶壶内的水过热时,应向茶壶内添加一些水。最后要用清水清洗茶碗、茶刷。水箱是用来盛装洁净水的装置。在日本茶道具的场景布置中,水罐放置在距离客人最近的位置,因此更加引人注目。因此,主人在选择水壶时,会考虑与其他茶具的完美搭配,营造出让客人高兴的氛围。
元代龙泉青瓷荷叶盖罐(图25),高29厘米,口径33厘米,日本景家堂藏。
图25 元代龙泉青瓷荷叶盖罐
日本静家堂收藏
元代龙泉青瓷“金峨玉露”铭文罐(图26),高25.3厘米,口径32.7厘米,日本景家堂藏。
图26 元代龙泉青瓷“金峨玉露”铭文罐
日本静家堂收藏
元代龙泉青瓷牡丹纹罐(图27),高19.5厘米,口径24.6厘米,日本景家堂藏。
图27 元代龙泉青瓷牡丹纹罐
日本静家堂收藏
元代龙泉青釉荷叶盖罐(图28),高23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3.5厘米。日本神奈川县守明寺仓。
图28 元代龙泉青釉荷叶盖罐
日本神奈川县称名寺仓
茶具-香炉
日本茶道的正式茶道中,在进行浓茶和稀茶表演之前,必须进行加炭表演。加入木炭后,主人点香三用。一是净化身心,二是净化空气,三是去除炭臭味。因此,香炉、香盒也是茶具必备的器皿之一。
南宋龙泉千鸟香炉,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图29)。此炉为南宋龙泉青瓷弦纹挂足炉。是重要文化财产,被名古屋德川美术馆收藏。该炉高6.4厘米
日本的茶文化,直径9.1厘米,是日本茶道中烧香用的炉子,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这件“千鸟香炉”是日本收藏的中国唐代茶具中最具故事性的名品。首先是关于它的传承和收藏历史。 “千鸟香炉”最初由今川家族收藏。相传1560年日本战国时期冲笠之战中,素有“东海第一弓”之称的大名神奈川义元以数倍之力攻击织田信长,却被年轻勇敢的信长。杀。织田信长喜欢收集茶道名品。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吉本的儿子今川岛居然将家宝“千鸟香炉”献给了杀父的仇人织田信长。后来,织田信长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为了笼络人心,信长将这件“千鸟香炉”作为奖励,奖励给战功卓著的人。织田信长死后,“千鸟香炉”最终被日本战国时期的另一位英雄丰臣秀吉收藏。
图29 南宋龙泉千鸟香炉
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
其次,还有“千鸟香炉”的神奇护法的故事。相传1594年夏天,日本大盗石川五右卫门潜入伏见城丰臣秀吉太子的宅邸,试图刺杀秀吉。但是,魏蒙不小心触摸了放置在冈库豪宅中的燃烧燃烧器。香火燃烧器顶部的“ ”发出了警告,并挽救了 的生命。
第三,这是一个审美而优雅的故事,讲述了环境的匹配和“奇多里香火燃烧器”解释的日本茶仪式中所选的茶套装。
传说是,著名的学者卡莫·乌吉戈(Kamao Ujigo)访问了奥达·诺瓦达(Oda )将军的保留者 Yusai。霍索卡瓦()在月光下举行了茶仪式,以纪念卡米奥(Kamio),卡米奥(Kamio)提议欣赏世界著名的“千鸟烧燃烧器”。 不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pu Sheng感到困惑。一旦他问著名的村Shoba,为什么不想让他欣赏那天的“千鸟燃烧燃烧器”。 微笑着回答:“ Yusai是一位真正的歌手!' 燃烧器的名字来自日本歌曲“青木海岸”。这首日本歌曲描述了这样的场景:青木海岸上的云层朝着海滩奔向海滩毫不犹豫。不适当建议在月光下欣赏“成千上万只鸟”,所以 不开心。”
南部歌曲王朝的朗奎安·塞拉登炉(图30),直径8.5厘米,直径8.5厘米。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图30 Song
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Yuan Drum和Ding炉子带有贴花和牡丹图案(图31),高度为9.7,直径为23厘米。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图31元王朝朗夸·塞拉登( )贴花和牡丹图案鼓炉
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
元王朝的龙夸恩·塞拉顿熔炉,带有bag的图案(图32),直径为17.2厘米,直径23厘米。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图32来自元王朝的 Bagua图案炉
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明王朝长quan bagua图案炉(图33),直径8.4厘米,直径为26.5厘米。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图33明王朝 Bagua图案炉灶
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明王朝的龙昆·塞拉登( )(图34),高度为12.3,直径为15厘米。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
图34明王朝的
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