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茶百科

云南茶文化为何如此盛行 云南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云南茶文化为何如此盛行?

目前,以撰写出版茶科普图书、举办茶科沙龙、茶科研讨、茶艺培训、茶书展览、饮茶休闲、茶山旅游等为代表的“茶文化热”在云南十分盛行。 。

近日,记者来到昆明茶界知名的毛毛茶书店,看到著名茶文化畅销书作家周崇林正忙着为购买其新书《茶基础》的读者签名。 ”。

在这家专门卖茶书籍的书店里,货架上有100多本国内外茶科普书籍出售。书店经理毛毛表示,自2017年2月开业以来,这家小书店已售出各类茶书600万码。今年的销售情况更加有希望。 《茶战》、《义乌与六大古茶山》、《绿金·茶帝国》、《普洱熟茶教材》等深受茶友喜爱,今年2月才出版当年解释茶。陆羽圣人所著的《茶学基础》已出第二版。目前已售出2万多册,不久将进行第三次印刷。

有千亿大产业支撑

“茶文化”为何在云南如此热潮?

记者采访了多位云南茶文化专家和茶产业企业家,他们一致认为,这得益于云南茶产业的快速崛起。

“茶是中国人民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健康饮品。中国人用茶已有3000年的历史。茶树的栽培和利用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双重价值表征的研究 云南是茶的故乡,茶是云南各族人民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代表。” 83岁国际知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胜吉先生这样表示。

在昆明雄大茶文化城,茶香扑鼻,茶店密密麻麻,南北来来往的车辆和茶商、茶客,在先生的眼里,似乎是一派繁华景象。裴盛吉.言语是赞同。这里销售的“老班章”、“冰岛”、“西桂”、“义乌”等云南名茶,为广大茶叶消费者所熟知,不仅吸引了众多云南当地的茶商,也吸引了不少来自闽浙的游客。广东、安徽等地的茶商早已在此经营。不时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外国茶商来这里洽谈业务。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委、省政府就开始依托众多古茶树资源优势,规划云南茶产业布局。到2015年,云南省茶叶产值达到623亿元。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将茶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重点。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大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将其作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6年,云南省印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各地大力实施强茶大战略,全面提升云南茶产业综合实力。 2017年,《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充分发挥云南省茶产业品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等优势,到2022年,全省茶产业发展面积稳定在630万平方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第八条明确提出,要“加强云茶文化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茶产业的发展,增强行业竞争。”软实力”。为此,云南各地深入挖掘“茶马古道”的文化价值,收集整理与云南茶相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先后建设了多个茶博园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物馆、茶体验中心。该店开展茶文化进机关、校园、企业、社区等行动,传承普洱茶传统技艺,举办普洱茶博览会,评选云南十大名茶,培养大批学者、专家弘扬云南茶文化。作为推广云茶文化的代言人。

同时,我省推动茶旅融合,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生态、休闲、茶产业的文化和非农价值。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业态,推动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云南省计划到2022年建设3个茶产业、第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区)、5个茶主题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成100个美丽茶园、美丽茶园。 。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720万亩,比2019年增加43.3万亩,增长6.4%;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1.4亿元,比2019年增长6.4%,去年增加65.4亿元,增长7%,“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是 10%。

拥有享誉国内外的茶文化研究团队

茶文化在云南如此盛行的原因并非空穴来风。

在此,简单回顾一下云南茶文化的几件大事,无疑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茶文化在被誉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云南越来越盛行。

1990年7月,云南大学青年教师穆继红与陈宝亚、李旭、徐永涛、王晓松、李林等人组队杭州茶文化旅游,考察滇藏、川藏交界处的历史文化并首次提出了后来的“茶马古道”一词,是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追捧的学术概念。引发了国际上对“茶马古道”的研究和旅游热潮,使“茶马古道”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2002年6月3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叶协会在普洱茶之乡景洪市联合主办了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来自中国和日本。来自韩国、马来西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190名专家学者参加。

2007年,世界上第一个以“茶马古道”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茶马古道文化研究院在云南大学正式成立,从历史、语言、地理、文化等多个角度推动云南茶文化的发展。文化、习俗。研究。

在专家学者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3月,云南省文物行政部门积极修复了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路段300多公里和230处文物古迹(包括村落、寺庙、客栈、商店、古建筑等)茶园)成功申报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云南茶马古道文化路线遗产按规定纳入国家保护范围第一次接触法律。

2011年9月,“大邑制茶技艺”作为云南普洱茶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拥有1.8万亩古茶林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为茶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5月21日,在首个“国际茶日”之际,“世界茶叶图书馆”在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同时,配套的古茶树研究中心启动,“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也正式展示。它们以丰富的国内外古今茶书、茶企信息和茶叶大数据为基础,以古茶树研究为基础,集研究、展示、交流于一体。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品茶师、云南弘益大学校长李乐君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茶从来没有只是在物质方面,中国茶人自古以来就更注重茶的精神力量,“君子不饮不道德的茶”这句话自古以来是没有的。比茶人更快乐的工作,因为茶人唯一的产品就是美丽。”

追求“美”的弘益大学就是他创办的。自2014年以来,已培训学员6500余人。他创立了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已获得超过40万读者的订阅和认可。他发起了超过500场弘益茶会,为慈善机构提供了超过50万杯茶,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机构之一。

放眼昆明、临沧、大理、景洪、勐海、普洱等地,开展普洱茶文化研究、茶马古道文物展示、茶艺培训已蔚然成风。 。

走进勐海茶厂内的云南大邑集团公司大邑馆,有一所专门从事茶道培训和培训的大邑茶道学院。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茶道大师认证和培训机构,于2010年5月在昆明成立。大邑茶道自成立以来,持续开展特色茶道教育和茶文化推广活动,成效显着。目前已在国内外举办专业茶道班、茶产业管理班100多期,培训学员数万人次;大学茶道师资培训班已连续多年举办,为全国100多所大学的近500名大学教师提供了茶道专业培训。培训已帮助40多所高校开设了茶道公选课,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大邑茶道学院还建立了中国茶栽培中心和北京、昆明、勐海三大教学基地,传播健康饮茶之道。

雨林古茶馆总部位于有“中国茶第一县”之称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致力于传播云南古茶树文化。自2012年起组织茶山旅游,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超过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茶爱好者参观了云南普洱茶山,让大家体验了云南悠久的茶文化。

更引人注目的是杭州茶文化旅游,还有一批批研究撰写云南茶马古道历史、普洱茶文化、茶叶发展史等问题的专家学者活跃在全省各地。

穆继红、黄贵树、邵万芳、杨海潮、周洪杰、詹英培、雷平阳、周崇林、杨凯、李岩、胡浩明等一大批学者专家撰写并发表了大量著作。介绍云南茶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普洱茶相关知识的书籍。的著作。其中,部分专着成为我国茶文化研究和普及的畅销书。重要代表作有《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大观》、《普洱茶志》、《云茶道》、《中国古代六大普洱茶》 《茶山》、《茶战》、《茶国》、《普洱茶保健作用的科学读本》、《创作笔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等,作为研究中的后起之秀云南的茶文化方面,青年专家周崇林出版了多部茶文化畅销书,其《民国茶模型》、《茶基础》等茶书被评为“茶文化名家”之一。连续三年“云南十大好书”之一。

与此同时,国家和云南省新闻媒体以及以“茶复兴”为代表的多家茶文化自媒体账号纷纷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云南茶文化热潮持续加油助威。

休闲文化潮流助推

今年“五一”假期,云南多个景区迎来全国各地游客1783万余人次,其中不乏专程来云南古茶山旅游的游客。他们走遍了昆明、大理、丽江、景洪、普洱、腾冲等地。各种茶馆、茶吧、茶楼随处可见,充分感受到了云南盛行的休闲饮茶风格。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城市休闲的发展正在满足人们的需求。

2021年4月28日下午,在西南林业大学世界茶叶图书馆举办的茶科沙龙演讲中,国际知名植物学家裴胜基先生表示:“我国历来有‘茶’的传统。”北赛马,南赛茶文化,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茶文化的范围,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在文化平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下,茶文化主题活动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茶馆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大众对茶文化的生活兴趣和健康需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注意到,历史上长期贫困落后的云南,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困扰云南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成功解决。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45万亿元,增长4%。更可喜的是,云南“十三五”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其在全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3位跃升至第18位。少量。这为云南茶文化的普及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告别贫困、逐步富裕起来的云南各族人民,在辛苦劳作之余,可以享受到放松喝茶的休闲乐趣。尤其是昆明、大理、景洪、普洱、丽江、临沧、腾冲等文旅融合效应显着的重要城市,休闲生活发展迅速。

据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研究团队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排名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天津、重庆、蓉杭、杭州。作为一类大城市,云南省省会昆明排名第16位。本报告预计,到2025年,目前纳入监测的我国36个主要城市中,包括昆明在内的一些大城市的休闲生活水平将进入中高端发展水平。

同样是2020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战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休闲绿皮书: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2019年至2020年》在北京召开,认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动休闲产业发展是我们国家未来的长期任务。它对于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整合家庭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民消费、丰富经济形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周崇林感慨地对记者说:“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能够脱贫致富,都得益于茶,因为茶能富民振兴边疆,茶能富民振兴边疆,茶能富民振兴”。云南应抓住普洱茶发展机遇,依托庞大的古茶树资源、蓬勃发展的茶产业、新兴的茶文化创意机构,着力打造世界茶文化创意机构。茶文化中心”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茶叶消费未来有望成为我国休闲市场新的增长动力。伴随茶产业发展的茶文化也将更加深入人心、深入人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