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茶百科

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解析及思路 西湖龙井茶文化内涵

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思路

摘要:当前,茶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茶产业提质增效、茶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义和现状;通过对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提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应制定科学规划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突出茶文化内涵,大力培养相关人才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业发展;西湖龙井茶;

:,'.,.,m,,-,.

:;;;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从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它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与旅游业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它们共生融合、互补发展,共同推动我国茶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一、中国茶文化及其发展历程

(一)茶文化理念

茶文化是指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它包括茶道、茶伦理、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术等[1]。它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相传,第一个发现喝茶可以排除体内毒素的人是炎帝。是他把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入了药用时代。直到春秋时期,茶才摆脱药用,以蔬菜的形式存在。当时人们通常直接用水煮茶,有时还加入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然后与米一起饮用。

据考证,汉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不仅流行饮茶,而且还出现了专用茶具,形成了标准化、复杂的饮茶流程。汉代人们喝茶时,先将茶制成类似于普洱茶的饼,然后将茶饼放在火上烘烤至酥脆,然后将茶饼捣碎在陶器中,最后倒入沸水中并加入洋葱、姜和大蒜。等待调味品。这种独特的饮茶习俗一直延续到唐代。

唐代,随着饮茶制度的形成,茶道、茶艺兴起,迅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宋代以后,喝茶称为“点茶”,将茶叶磨成粉末冲泡。宋代的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堪称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顶峰。专业茶艺大师、茶评、茶文艺作品等出现,茶叶也被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外国使节。部长。当时,中国茶道也传入日本[2]。

明代喝茶称为“泡茶”,沿用至今。随着发酵工艺的发明,红茶、黑茶等开始出现。茶的种类和工艺也迅速发展,泡茶的方法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时专门用来泡茶的茶壶出现了,弥补了茶叶易凉、多尘的缺点,大大简化了喝茶的过程,受到世人的推崇[3]。

时至今日,尽管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受到世界上其他饮品如咖啡、可可、可乐等兴起的巨大影响,但中国的茶文化仍然受到世界的青睐。目前,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中杭州茶文化旅游,只有茶成功征服了世界[4]。世界上茶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咖啡、可可、巧克力、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茶的巨大前景和魅力。

2.中国茶叶的分类及茶区

(一)茶叶的分类

我国茶的种类很多,由于产地、原料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风味。从工艺上分,可分为绿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六大类。

理论上来说,任何茶都可以用茶树的叶子来泡制,而茶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加工工艺的不同。当然,不同的茶树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更适合制作相应的茶叶[5]。例如,“龙井43”更适合制作龙井茶,而“祁门初叶种”则适合制作祁门红茶;我国茶树品种有上百种,有的适合泡多种茶,有的只适合泡一种茶。

(二)茶区划分

我国现有茶园面积约1650万亩。茶区分布广泛,西起东经122°的台湾省东部沿海,西至东经95°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起北纬18°海南省三亚市榆林港,北至北纬37°山东省荣成市,东西横跨经度27°,南北纬19°。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67个县市产茶,分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四大茶区[6]。

3.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发展不仅弘扬茶文化,也带动茶产业。也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化意义

茶文化是儒、释、道等中国思想信仰的融合。也是对和谐、简约、宁静、安宁等文化内涵的追求。茶文化包括茶道、茶伦理、茶精神、茶会、茶书、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术以及茶园、茶馆、茶具等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弘扬和传承茶文化的核心,成为人们丰富知识、体验真知的重要源泉[7]。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强和丰富了人类共同的文化内涵。

2.社会意义

茶文化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点。通过观茶、品茶、思茶、饮茶、品茶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动,游客不仅可以感受茶文化的核心魅力、领略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可以享受茶的乐趣。品尝和茶艺。学茶、观赏茶画、茶书、听茶故事、参观茶园等活动,可以陶冶精神情操,影响道德情操,提高文化素质,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8]。

3、经济意义

茶文化对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是推动茶产业和旅游业双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茶文化旅游,借助茶叶产品的深加工和拓展,可以带动茶园观光项目、茶餐、茶叶购物等产品拓展,提高茶产业整体效益,从而拓宽茶产业的发展空间。旅游市场,促进我国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发展[9]。

4.审美意义

茶具有形美、香气、味甜的特点。喝茶、品茶、赏茶是人们感受或体验色、香、味、形的过程。它是人们的审美观、美的鉴赏力、美的意境融为一体的过程。发展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体验茶文化中和谐、和谐、宁静、神韵、意境之美,还能达到让游客抒发情感、提升品味、升华灵魂的效果。在茶文化旅游方面。 [10]。是我国“和合文化”的生动体现或展示。

5. 生态意义

中国茶道中蕴含的崇尚自然、诗意栖居、简朴生活等重要生态理念,本身就是中国茶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今,我国很多地方在茶叶种植、采茶、泡茶、赏茶、品茶等方面都十分注重低碳环保。也就是说,低碳经济理念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进而体现在茶文化的各个元素中[11]。开展茶文化旅游,可以通过茶活动向国内外宣传中国茶文化所倡导的环保理念。

(二)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拓展、延伸、创新和发展。

1、创建茶文化博物馆(馆)

文化需要在一定的场所展示、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传播。为此,以展示茶文化、普及茶知识、交流茶艺术为核心的博物馆、博物馆应运而生,如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福建漳州天府茶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院)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为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资源和平台。同时也为茶文化旅游吸引游客提供了条件。

2、建设茶文化主题公园

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其精美的设计,不仅向游客展示了自然的和谐之美和茶文化的人文之美,还向游客展示了茶文化公园的独特风格。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各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如生态茶园、茶园、休闲茶园、养生茶园、文明茶园、趣味茶园等不断涌现,成为为游客沐浴茶文化的一种方式。休闲吸收茶文化芬芳的重要场所。

3、举办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是指通过视觉展示各种泡茶技艺,以科学化、生活化、艺术化的方式表现泡茶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中欣赏美感、陶冶情操。 。茶艺表演可以向游客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茶文化的差异,表达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茶艺表演常常以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歌舞吸引游客参与和观看,成为茶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4、茶楼、茶楼的数量日益增多。

茶馆、茶馆自古以来就十分兴盛,是人们休闲、娱乐、探亲访客的重要场所。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茶馆、茶馆的数量和规模突飞猛进,成为蕴含当地民俗风情和茶艺文化的独特建筑,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旅游业的发展[12]。

5、各类茶文化节庆层出不穷

茶文化节是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我国兴起的现代节日。其宗旨是推介各地特色茶,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弘扬茶文化,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茶文化节的类型很多,包括茶文化节、博览会、饮茶日、学术研讨会等。茶文化节融茶文化、娱乐文化、地域文化、旅游文化等内容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茶文化节。旅游资源。由于茶文化节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游客,是茶产业的重要营销手段,受到各地的高度评价。如今,不少地方政府立足小茶叶,取得了巨大成就:小茶叶是大产业,小茶叶是大民生,小茶叶是大文章,小茶叶是大形象。茶叶,特别是名茶,可以为当地经济展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茶之乡美丽,茶道深,茶源广,茶韵浓,茶链条长,茶用途多,描绘了振兴茶乡的宏伟蓝图。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已发表[13]。

4、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开发

(一)优势分析

1、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叶资源优势明显。

“山饮西湖,雾出龙井”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杭州西湖龙井茶生长的环境和自然条件。作为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区,狮峰山、虎跑、云栖(五云山)、龙井村、梅家坞(简称“狮、虎、云、龙、梅”)土壤肥沃,山青水秀。这里森林茂盛,气候温和,云雾缭绕,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由于地势北高南低,这些地方既能阻挡北方的寒流,又能阻挡南方的暖流,常年在茶区上空凝结成云雾,十分适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西湖龙井产于“狮、虎、云、龙、梅”(一级产区)杭州,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文等),所产茶叶不仅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色、香、味、形被誉为“四绝”,已成为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这主要得益于这里罕见的山春雨露的灵气。

2、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发达

浙江位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杭州素有“中国茶都”之称,经济发展较快。西湖龙井茶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唐代陆羽的《茶经》和白居易等人的诗中多次提到杭州西湖的茶。他们在杭州以茶会友,激发文学思想,以茶为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书法珍品。目前,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我国名优绿茶发展蓬勃,为推动西湖龙井茶体验式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经济条件[14]。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2005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10家权威机构联合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同年举办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成为“茶为国饮、杭州为茶都”的坚实平台。 2012年,杭州市人大立法将农历谷雨日定为杭州“全国饮茶日”,茶活动在国内首次。 2017年5月18日,首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会(以下简称“国际茶博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举办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茶盛会,谱写了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做大做强我国茶产业,农业部将倾注全系统、全行业的努力[15]。与其说这次盛会是一次盛会,不如说是一次做强茶产业、做大茶品牌、提升中国茶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演。茶产业与产业战略转型.据悉,“国际茶博会”已决定永久落户杭州。这是国家对浙江省在中国茶产业地位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浙江茶产业和茶文化的优秀展示和推广。 “西湖龙井茶”首当其冲,名声远播[16]。 2019年,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已连续举办15届;杭州“全国饮茶日”和万人品茶活动也已成功举办8届。

(2) 劣势分析

1、内涵探索深度不够,体验式旅游推广力度不够。

“茶为国饮,杭州为茶都”。西湖龙井茶闻名于世。西湖龙井不仅具有“茶”的价值,还有文化艺术的价值。然而,目前对西湖龙井茶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还不够。体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茶文化旅游产品基本上只倾向于观茶、采茶、品茶、赏茶、买茶等,无法满足游客深度体验茶文化的需求。

同时,西湖龙井茶文化体验式旅游推广力度不强,游客参与度不高。首先,由于杭州旅游产品的推介基本集中在西湖、西溪、运河、宋城、灵隐、千岛湖等地,西湖龙井茶旅游产业在整个杭州旅游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很小。西湖龙井茶体验传统旅游的推广和内容较少,明显滞后于整个旅游业。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对西湖龙井茶的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创作,缺乏创新的营销策划,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17]。其次,由于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茶文化体验产品,游客无法根据体验需求获得物质以外的满意的情感和文化体验。三是由于与当地休闲文化、当地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等缺乏有效​​衔接,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也相对较弱。此外,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产品互动性不强。大多以观光、讲解、品茶为主。它们高度相似,没有明显的特征或主题,缺乏深入的探索[18]。

2、缺乏高层次茶文化旅游开发人才

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提供物质和精神体验的高端新旅游产品或业态。仅凭游客自身的感知很难充分体验其深层状态。一方面,要依托茶文化旅游专家策划、开发产品;另一方面,要有正确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只有这样,游客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但这样懂茶、懂文化、懂旅游、懂规划开发的人才却很少见。

事实上,旅游业是一项系统的经济技术活动。只有统筹推进杭州茶文化旅游,不断整合相关资源,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基本上只关注龙井茶本身,尚未触及许多其他相关领域,如缺乏茶歌、茶舞、茶戏等,从而弱化了其旅游特色。文化和历史影响。和经济影响。

(3)机会分析

1、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和丰富的业务资源

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突破55亿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浙江省国内旅游人数达7亿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突破1350万元;杭州国内游客突破1.8亿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突破1.8亿。收入450万元[19]。如此巨大的客源为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19]。

同时,茶文化中蕴含的茶艺术、茶礼仪、茶伦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让游客感知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心态和情感;茶作为“国饮”,还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影响。目前,茶的销量和受众不断增长,超过了可可、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总和,成为“世界第一大饮料”。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地,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通过龙井茶进行交流或沟通既优雅又时尚,越来越受到白领阶层的喜爱。

2、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西湖龙井茶品牌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优、精、正”西湖龙井茶的推广和保护力度:建立了西湖龙井茶代言人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西湖龙井茶推广活动;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大对原产地和品牌的保护;通过行政推动加大对传统工艺和种植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科技手段加大龙井茶品质保障和安全提升力度;利用政策支持方法,促进茶园、茶镇和茶企业的建设和种植[17]。

(4)挑战分析

1、认识不一致,开发​​模式单一

龙井茶体验式旅游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协作,但由于涉及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往往操作难度较大。目前,龙井茶体验式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自然难以获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虽然多年来龙井茶已经与杭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大多数人对龙井茶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没有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市场价值。此外,目前国内外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经典案例较少,可供借鉴或借鉴的开发模式明显不足,需要自我探索和创新实践[17]。

2、面临强势旅游体验产品的挑战

杭州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相关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为西湖龙井茶文化体验式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竞争较弱;而杭州其他旅游产品相对成熟,如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杭州乐园等,极大地吸引了目标游客,占领了龙井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潜在市场[14]。

五、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设想

(一)制定清晰持久的发展规划,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茶文化旅游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持久动力的支持。首先,要制定符合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特色和旅游业总体目标的规划,明确近、中、远期目标。同时,要确立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规划要求,着眼于追求长远利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14]。由于茶文化旅游涵盖多个行业发展,涉及多个政府部门职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同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茶文化资源,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茶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特点。茶文化旅游在一些地方已经流行起来,而另一些地方的茶文化资源仍然被忽视和闲置。发展茶文化旅游,需要广泛收集茶文化资源相关数据和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此外,社会各界要共同开展整合营销和宣传,共同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三)夯实茶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凸显茶文化内涵

我国茶文化旅游就像襁褓中的婴儿。需要多方面的呵护和保护,需要周密全面的规划。还需要挖掘茶文化本身的内涵和魅力来吸引游客。当然,发展茶文化旅游,还需要研究茶文化领域的各个分支,立足茶文化的广度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动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对茶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的务实评价和内涵探索,获取准确、全面的开发数据和内容,确保茶文化旅游项目的顺利推进[17]。

(四)增强茶文化旅游的社会教育效果,注重人才培养

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影响经济效益,而且影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大量的文学、美学、文化、历史和生物知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考虑将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引入社会教育体系,利用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拓展青少年的视野,使素质提升。中小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体现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良好的发展[12]。

茶文化属于精神体验的范畴,需要专业人士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因此,茶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时,需要有一批懂茶、精通中国文化、了解当地茶风俗的旅游专业人才。因此,旅游企业应增加对旅游员工的茶文化知识的培训,以完全融合文化和旅游业,并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植根于长期,广泛而深刻的中国文化土壤。数千年来,中国人将茶视为礼物,并用茶对待客人。特别是在现代,通过茶博览会,茶艺术表演以及其他宣传和促进中国文化。可以说,茶文化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独特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纯洁,尊重和美丽”的茶文化的本质以及建立和谐世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想法,并建立一个具有共同未来的人类的社区,并得到了彼此的共同补充,并被周围的国家深深认可世界。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出现和“一条腰带”计划的实施,出现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机会。我们不仅必须在国内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还必须使茶文化旅游业更大,更强大,并让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世界。

参考

[1] Guo Ziyi。关于茶艺术与哲学思想的整合和发展的初步研究[J]。福建茶,2018,40(10):112。

[2] Ni 。茶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J]。福建茶,2017,39(5):343-344。

[3] Zhao 。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内涵[J]。福建茶,2017,39(4):403-404。

[4] Alan ,Alice 。绿金:茶帝国[M]。由Hu Xilin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16:211-215。

[5]检查行业。中国茶的分类[J]。人力资源发展,2013年,第21卷(9):108。

[6]周关于我国茶区域的初步意见[J]。茶业公报,1980,24(1):34-38。

[7] du 。讨论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价值和发展策略[J]。福建茶,2016,38(12):103-104。

[8] Gao Xuhui,Liu 。茶业,茶文化和旅游[J]。农业考古学,2003,23(6):59-62。

[9] Lin ,Zhang ,Liu 等。茶文化旅游和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业公告,2008,24(2):385-388。

[10]鲍·雷(Bao Lei)。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探索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福建茶,2016,38(5):155-156。

[11] Li 。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型 - 以云南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学术探索,2007,15(2):137-140。

[12] Chen 。简要分析了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当前状况和假设[J]。福建茶,2016,38(9):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