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茶百科

寿宁斜滩荣获“中国唯美文化生态旅游小镇”荣誉称号 寿宁斜滩镇名人

寿宁斜滩荣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小镇”荣誉称号

首宁新闻网讯 周远雄 文/图 近日,2017中国优秀旅游品牌推介峰会暨旅游投融资洽谈会在京举行。大会向全国23家单位授予“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县”、“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小镇”等荣誉称号。寿宁斜滩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荣誉单位: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小镇。

斜潭古镇 - 概览

斜滩镇位于闽东腹地、寿宁县南部、塞江上游。该镇位于东经119°31'、北纬27°19'之间,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80米至1000米。该镇海拔87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少冷,雨量充沛。斜滩拥有茶园2.5万亩,是全国产茶重点县寿宁的产茶重镇。所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纯正、香浓,深受消费者青睐。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6万人。

斜滩古镇 - 历史

斜潭,古称龙潭。早在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宋代第一儒、福州知府梁克家所著的《三山志》中就有“平溪谢坛,昌西县永乐乡”。明代著名文学家、寿宁县令冯梦龙曾在《寿宁候录》中记载过斜潭。 《车岭车上天》中的车岭古道就位于斜滩。长溪河、平溪河在境内交汇,年流量7.75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清代至新中国成立,由于没有寿宁公路,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交通优势的斜潭成为当时闽东、浙南边境的文化、经济中心,并被誉为被誉为“闽东小上海”。 “山如天,滩斜斜。风烟绕城,竹树围万家。夜戏村偶遇,县城寒泉闭。鲤鱼”今夜灯火通明,百里最繁华。”正是在这个时候,唱起了圣歌。斜滩的繁华景象。

斜滩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千百年来,生活在斜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1987年被宁德区管理局命名为闽东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2008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9年被确立为福建省商业重镇; 2016年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名镇。境内交通发达,出行便捷。二级公路202省道纵贯南北。福寿高速公路在斜潭设有斜潭立交桥。

斜潭古镇 - 名人

斜潭人民自古就有深厚的崇文好学传统。两百多年来,书香风气不断延续、日盛。古镇名人、军政要员、专家学者层出不穷,各领风骚,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进士陆瓒玉、举人陆瑾期、陆洪等先辈,名医郭彭年,政治家何俊,教育家郭公牧,骑兵少将周小培,诗人陆绍周,科学家何以慈,政治家何以武等都曾名噪一时。 。自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已有39人获得博士学位,10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之乡”。

郭公木

何一慈

何亦武

斜滩古镇 - 历史遗迹

斜滩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众多。古道、古关、古渡、古巷、古民居构成了斜滩独特的江南小镇风情。斜滩古巷、何家巷、周家巷、郭家巷……这些以姓氏命名的巷子,有着独特的人文气息。郭公母故居、郭家府邸、卢氏“进士府”、何氏“官邸”,都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布局对称,殿堂中间两侧厢房,青瓦高墙,雕梁画栋。有古民居100多间。走进其中,犹如翻阅历史长卷,让你探寻无尽的奥秘,创造无尽的遐想。近年来新建的长106米、宽6.8米、高20米的双孔斜滩廊桥,成为世界木拱桥之乡寿宁的经典,已引起国内外关注。

车岭古道

明代中叶(1450-1460年)修筑岭道。山因形而得名畲族的茶文化,岭因山而得名,名车岭。整个山脊除了通向岭亭的引道略显平缓外,没有平坦的道路。素有“岭上车行车上天”之称。从斜滩蜿蜒而上,相对高差658米(87-745米)。它就像一个直通天空的梯子。素有“五尺通天”之称,是斜潭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山体全长10公里,台阶12900多级,山势险峻,闻名遐尔。寿宁最高的瀑布“百丈瀑布”也在这个景区内。

郭家大院

郭家大宅位于斜潭坂头,背山面水,后有郭家龙岗,前有带状的斜滩溪。门前有几棵百年榕树,盘根错节,遮挡阳光。该屋建于民国初年。院内共有开间66间。当人口激增时,有数百人居住在那里。这是五代人的家。相传解放前,曾有一名小偷在这座大宅里躲藏了近三年。他最终被发现是因为他的头发和胡须看起来像猩猩,可见房子有多大。

斜滩廊桥

斜滩木骑桥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县传统木骑桥建造技艺传承人郑多雄大师建造并绘制。共有三墩两牌坊,宽6.6米,长106米,开间23间。形状。由于工艺、木材等因素,现有廊桥修建时,单拱跨度不能超过30米。斜滩廊桥长106米,为两拱桥。它的跨度、宽度、高度和风格都会完全不同。是省内现存最好的廊桥。

古镇斜滩——人文景观

斜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的理想胜地。昔日的五龙过溪、马尾瀑布、坑底龙井、屏山绿化、仙人洞朝云、狮子池晚照等“龙滩八景”,是最神奇的。许多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了精彩的诗篇。三关风景区是斜潭镇独具特色的风景区,也是闽东著名风景区之一。

景点三关——老虎墓

三关风景区位于斜滩、沁阳、平溪乡镇交界处。景区地处景山万亩森林公园腹地,陵、宫、亭、阁、山、林、湖、岛等景观交相辉映、交融在一起。这里森林茂密,山色青翠,栈道在树荫下延伸。湖面碧波荡漾,水清月近,山水交融。既有面积辽阔的气势,又有荷塘月色的秀丽。湖水倒映着花园的春色,占了画作的三分之三,美得像粉红的美人。晨风徐徐吹来,湖面泛起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浪闪闪发光。中午树梢不动,湖面如镜,清晰地倒映着蓝天、白云、红花、绿树。晚霞散去,湖面升起薄雾,湖心小岛犹如蓬莱仙境,又如玉仙台,美不胜收。整个景区依山傍水,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实在是太美了。

三官虎墓位于景区内的湖畔。是闽东著名古墓葬之一,也是景区的灵魂。是寿宁李氏第十二代祖梁功德之妻王德娘墓。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距今已有530多年。这里的山形犹如猛虎卧于密林中,生动而雄伟。陵墓位于虎头,三锁临山。陵墓前是碧绿的湖水,钟声优美。三官虎墓“八百人半夜成亲”的美丽传说家喻户晓。它以其有效的响应请求的能力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男人和女人。数百年来,它在民间口口相传,几乎成了神墓,常年香火旺盛。特别是每年清明节期间,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从各地赶来祭拜、祈福。场面蔚为壮观,为三关风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官风景区不仅是祭祀祈福的圣地,也是旅游胜地。在场的人无不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斜潭古镇-美食篇

走进斜潭,一定要尝尝斜潭的当地美食——

泻滩油枣

据了解,斜潭有一种美食叫油枣,是用猪油、黑芝麻、糯米粉、红薯粉等制成的,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皮,里面还有各种粉末和黑芝麻。在里面。看起来像是约会。制作这道美味需要大量的工作。据生产者介绍,一天要做100个油枣。虽然看起来是一小盘,但是却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所以现在,因为投入和精力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所以做油枣的人也越来越少,这种美味自然也越来越难吃。

鲜滩扁肉

斜滩扁肉的最大特点是皮薄,馅多。据说1公斤面粉可以生产400至500张皮。你可以想象皮肤有多薄。鲜滩扁肉的馅料是健康肥猪的前腿和后腿的瘦肉。肉质鲜红,肌肉紧实有弹性,去皮、去骨、去筋、去脂肪。最特别的是仙滩扁肉,酥、嫩、香、有嚼劲。煮熟后,晶莹剔透的扁食浮在浓稠的白色汤汁上,撒上绿色的葱花。香气扑鼻,令人难以抗拒。

仙滩轻糕

光饼又称继光饼。在福建轻糕的几种中,斜潭轻糕尽可能地保持和遵循了古法。所以,斜滩轻糕应该是现有轻糕中最还原、最正宗的。斜滩的轻糕很精致。就是“铜面铁底,棉心”。铜面——饼的表面焦黄,看上去像古铜色;铁底——饼底酥脆、坚硬;棉心——蛋糕内部松软可口。

斜滩红酒

斜潭人喜欢酿红酒、喝红酒。斜滩人何时开始酿造红酒已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斜潭人离不开红酒。如果你走进斜滩一栋普通的房子畲族的茶文化,你会看到一个大酒缸,一个大陶瓮,或者一个小玻璃瓶,里面装满了红酒。鲜艳的红色仿佛在告诉你斜滩人向往幸福、创造幸福的热情。

斜滩老酒口感好、易饮、回味足。如果遇上好朋友,大方的斜滩人,大碗喝酒,用拳头按着酒令,大家一不小心就会喝得满脸通红,气氛会很热闹。泻痰老酒能温中祛湿。因此,斜滩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俗,那就是妇女坐月子时必须用老酒炖鸡汤和鸡蛋。每个坐月子的新妈妈通常要喝七十到八十斤老酒。斜潭人还喜欢用老酒泡当归、枸杞、党参等。此酒能祛湿补血、强筋补气。

加一杯老酒回梦,心醉明月下老酒。古法酿制的斜潭老酒,其纯正柔和的香气,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这浓郁的酒香,融合了我们斜滩人质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泻滩茶

斜潭茶文化源远流长。斜潭人嗜茶,视茶为生命。没有茶就不能接待客人、招待朋友。他们信奉“茶为神,养人”的理念。他们觉得日常喝茶比吃饭更重要,所以就有了“茶格米”。他还相信茶能出金,养家糊口,维持生计。

斜滩人爱茶,民间的茶文化也尤为独特。尤其是畲族男女中,至今还流行着唱茶歌、谈茶、以茶传情、抒情的习俗。在斜潭佘山的茶山上,你还能看到这里采茶姑娘的歌声:“枝头茶叶深情,茶叶如哥哥心;哥哥心生于茶叶,姐姐的心与哥哥的心相连。”那边采茶的兄弟和谐地说:“蜜蜂们在采摘茶心,兄弟在茶林里牵着姐妹的手;合作茶园总是丰收,兄弟间的爱哥哥和姐姐更深。”这是一个感人的场景。

古镇斜滩——民俗风情

古镇的民风向来淳朴、淳朴。汉族和畲族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似而又丰富多彩。有些至今仍在实践,而另一些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简化和转变。现在我们捕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泰格铁分公司

寿宁斜滩台阁铁枝以其对各种人物形象的生动逼真的表现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传承了200多年,至今仍散发着民间文化的光芒。

相传,明朝末年,寿宁县斜滩的民间活动,就有游神迎春、纳吉的活动。据解坛《卢氏嘉程》载,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期间,正月初一,斜滩举行隆重的“迎保姆”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此次活动由当地“铁支队”主办,艺术家装扮成保姆神,将“神船”放置在方亭上。船由4至6人抬着,在锣鼓、唢呐、龙伞、旗帜的伴奏下,浩浩荡荡地绕城行驶。那里,善男信女放炮、烧香、礼拜,热闹非凡。从此,年复一年,约定每年的正月十三,在斜滩举行“搬铁枝”、“迎奶娘”等传统民俗活动,成为了斜滩的传统民俗活动。闽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节日之一。

近年来,台歌铁枝已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只是昔日奶妈装扮的铁制“魔船”,如今被改成了《孙悟空三战骨魔》、《智取威虎山之力》、《八仙渡海》 ”。准戏剧内容的泰格铁枝花车。表演者大多是12至14岁的男孩和女孩。他们穿着服装、化妆、造型各异。它们配有灯光、音响、道具、布景等,坐立于亭子的铁架上,置于车上。旅行。除了参加当地重大节庆活动外,斜潭台阁铁枝还在县文艺演出中多次获奖,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奇观。

她国籍 3月3日

3月3日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这个节日,居住在斜滩古镇外洋畲族村落和山田龙凤新村的畲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歌会,祭祀祖先,祭祀谷神。他们将载歌载舞,气氛热烈。非凡的。此外,人们还吃黑米来纪念祖先、招待客人,所以“三月​​三日”也被称为“吴米节”。畲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民歌、舞蹈、婚礼、祭祀等习俗古朴而深刻,富有情趣,地方俚语和民俗风情,淳朴而热情。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斜滩镇正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和良好生态优势,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加快发展。勤劳善良的斜滩人民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建设富美新斜滩。